最新娛樂城資訊,最多娛樂城優惠,最好娛樂城推薦

news

走入常民生活的魅力 從六大重點看「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」

在〈流光一刻日常紀實〉當中,李梅樹作品展現1970年代常民生活的風采。〈冰果店〉1974,油彩、畫布,89.5X130公分。(記者凃盈如攝)〔記者凃盈如/台北報導〕「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」即日起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,策展團隊從一千多件作品與文獻資料,將李梅樹一生中最精華的部分,分成六個子題來呈現,共展出約120件作品,加上文獻資料合計共180件,讓人從展覽中更深刻 了解他的創作,以及服務社會的歷程。

李梅樹從1927年以油畫作品〈靜物〉入選第一回「台灣美術展覽會」開始,在台日官辦展覽中出類拔萃,多次獲得入選、特優、推薦的肯定。在?熠易榮光」子題裡,特別規劃展出其多件代表作。圖為李梅樹〈溫室〉,1939,油彩、麻布,116.5X91公分。(記者凃盈如攝)策展人薛燕玲表示,此六大子題分別為:「熠熠榮光」、「印象三角湧」、「流光一刻日常季實」、「縱橫之間交輝」、「擘劃祖師廟重建」、「疊疊生發」呈現與探討其創作脈絡、題材與風格特色,貫穿其美術實踐與社會參與的整體歷程。李梅樹終其一生始終秉持寫實主義的風格,關注描繪台灣土地、人民,並在戰後致力實踐油畫本土化,建立自我本土主體意識風格的作品。

「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」一隅。(記者凃盈如攝)

李梅樹在日本學習藝術,當時美術主流強調寫真與著重戶外光表現的外光派,但在戰後50年代以後,非常多藝術家因為政治與社會氛圍影響,還有現代藝術思潮紛紛改變繪畫風格,但他一直堅持寫實主義來關注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,對他而言,真實就是關注台灣風土展現的理念。他的繪畫與台灣風土、人民休戚與共,建立台灣本土在地的美麗篇章。

在「印象三角湧」單元內,取三峽區的舊稱「三角湧」,彰顯李梅樹眼中的原鄉風土。(記者凃盈如攝)

藝術史學者李欽賢提到,1970年代台灣開始流行公寓,流行櫸木地板,公寓有陽台、鋁門窗,這些元素都在李梅樹1975年的作品裡,有很仔細的描繪,如冰果室場景。李欽賢進一步指出,1970年代的台灣很熱,那時候也不流行咖啡館,所謂咖啡廳,一種是帶有情慾色彩的,另外一種則是戀人約會的場所,所以一般人都會去冰果室。

李梅樹的作品裡,描繪常民生活,都是一般人的造型,以服裝、首飾等等,來提升當時台灣人所憧憬的高貴氣質,還有一些日常場景,譬如河邊洗衣服的婦女。

李梅樹〈河邊清晨〉1970,油彩、畫布,91X116.5公分,捕捉太陽還沒升起時婦女的洗衣情景。(記者凃盈如攝)

李欽賢提及,洗衣服是台灣早年婦女有客人來訪前,利用太陽還沒出來時進行的家事,李梅樹捕捉婦女在河邊洗衣服、一邊聊天的庶民風景,是他取材的主要視角之一。

「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」一隅。(記者凃盈如攝)

李梅樹〈祖師廟慶典〉,1965,油彩、畫布,91X116.5公分。(記者凃盈如攝)

☆藝文新聞不漏接,按讚追蹤粉絲頁
☆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,請上自由藝文網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
點我下載APP 
按我看活動辦法